发哥医学教育
易学不贵,质高价实,专升本护士证医师证无忧!
-
报名地点:医院(医院)附近
病室内湿度过低患者可产生
A、咽痛、口干
B、头晕、疲乏
C、闷热、难受
D、食欲减退、烦躁
E、血压增高、面色潮红
病室最适宜的相对湿度为
A、15%~25%
B、30%~40%
C、40%~50%
D、50%~60%
E、60%~70%
◆老师的笔记(每天有更新,请 B、头高足低位 C、俯卧位
D、屈膝侧卧位 E、去枕平卧位
腰椎穿刺后6小时内让病人采取去枕仰卧位的目的是
A、防止颅内出血B、预防颅内高压
C、预防颅内压减低D、预防颅内感染
E、防止脑缺血
脑外伤患者抬高床头15~30°的主要目的是
A、减轻脑水肿B、预防肺部并发症C、利于进食
D、利于呼吸E、训练大小便
全肺切除术后应采取
A、头低足高位B、完全患侧卧位C、完全健侧卧位
D、1/4侧卧位E、侧俯卧位
腰椎穿刺后6h内让患者采取去枕仰卧位的目的是:
A、防止脑缺血B、防止脑水肿C、预防颅内压降低
D、预防颅内压增高E、有利于脑部血液循环
张先生,45岁,右肾中盏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术后。为促进结石排出,宜给病人采取的体位是:A
A、左侧卧位B、右侧卧位C、仰卧位
D、倒立位E、俯卧位
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采取半坐卧位的原因
休克患者取中凹卧位的目的
下叶后基底段支气管扩张应采用的引流体位为
A.头低脚高,俯卧位
B.头高脚低,俯卧位
C.头低脚高,仰卧位
D.头高脚低,仰卧位
E.平卧位
椎管内麻醉后常规体位
A.去枕平卧6-8小时
B.平卧8小时
C.侧卧6-8小时
D.俯卧6小时
E.半坐卧6-8小时
为病人摆放正确体位有利于缓解病情,其中应注意:
A.中凹卧位适于心衰病人
B.为预防压疮应仰卧位和俯卧位交替进行
C.面部、颈部术后病人应取端坐位
D.膝胸卧位适用于肛门、直肠检查
肺段切除术术后病人常取:
A.被动体位
B.健侧卧位
C.仰卧位
D.端坐位
以下哪类病人需处于被迫卧位()
A.昏迷病人B.瘫痪病人C.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病人
D.季度衰弱病人E.术后恢复期病人
(一)卧位的性质:
1、根据患者的活动能力通常分为主动、被动、被迫三种卧位:
(1)主动卧位:患者自主采取的卧位。※
(2)被动卧位:患者无自身变换卧位的能力,卧于他人安置的卧位。通常见于瘫痪、极度衰弱、昏迷的患者。※※
(3)被迫卧位:患者意识清晰,也有变换卧位的能力,因治疗或疾病的原因,被迫采取的卧位※。如肺心病患者由于呼吸困难而被迫采取端坐卧位。
卧位※※※※
主动卧位
病人根据自己习惯随意采取的舒适体位
被动卧位
病人自己无能力变换体位,卧于他人安置的体位。适用昏迷、瘫痪、极度衰弱病人
被迫卧位
病人意识清楚,也有能力变换体位,但为了减轻痛苦或治疗需要而被迫采取的体位。如哮喘引起呼吸困难的病人常采取端坐位
2、根据卧位的平衡稳定性分为:
(1)稳定卧位
(2)不稳定卧位
三、常用卧位
(1)仰卧位:
1)屈膝仰卧位:①适用范围:腹部检查时取屈膝仰卧位,可使腹肌放松,有利于检查;导尿及会阴冲洗时,便于暴露部位。②实施:患者仰卧,头下垫枕,两臂置于身体两侧,两脚平踏于床上,两膝屈起并稍向外分开。
2)去枕仰卧位:①适用范围:全身麻醉未清醒或昏迷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可防止呕吐物流入气管,引起窒息或肺部感染;椎管内麻醉或脊髓腔穿刺后的患者,可防止颅内压降低引起头痛。②实施:协助患者去枕仰卧,头偏向一侧,两臂置于身体两侧,枕头横放于床头。
3)中凹卧位:①适用范围:休克患者,抬高头胸部,有利于气道通畅,改善缺氧症状;抬高下肢,对静脉血回流有利,增加回心血量。②实施:抬高头胸部约10°~20°,抬高下肢约20°~30°。
(2)侧卧位:1)适用范围:①预防压疮时,侧卧位与平卧位交替使用,便于减轻局部受压。②灌肠、肛门检查及配合胃镜检查等。
2)实施:患者侧卧,两臂屈肘,一手放在胸前,一手放在枕旁,上腿弯曲,下腿伸直。在背部、胸腹部、两膝之间可放置软枕支撑患者,来稳定卧位。(3)半坐卧位:※※※1)适用范围:①急性左心衰竭的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利用重力作用将部分血液滞留在下肢和盆腔,使静脉回心血量减少,从而减轻肺部淤血和心脏负担。②心肺疾病引起呼吸困难的患者采用半坐卧位,可利用重力作用,使膈肌位置下降,胸腔容积扩大,同时也减轻内脏对心肺的压力,使呼吸困难得到改善。③腹部手术后的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可以减轻腹部切口缝合部位张力,缓解伤口疼痛,有利于愈合。④某些面及颈部手术后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可减少局部出血。⑤腹腔、盆腔手术后或有炎症的患者采取半坐卧位,可以使渗出液流入盆腔,使感染局限。且盆腔腹膜抗感染性较强,吸收性能差,可以减少炎症的扩散和毒物的吸收,从而既可减轻中毒反应,又可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⑥疾病恢复期体质衰弱患者采取半坐卧位,有利于逐渐向站立过渡。实施:①使用靠背架时,在床头部垫下置于靠背架,抬高上半身;下肢屈曲,膝下垫用中单包裹的枕头,中单的两端系于床缘固定,以防止患者身体下滑。床尾置一软枕,以免患者足底触及床栏。放平卧位时,先放平下肢,再放平床头部。②使用摇床时,用摇把摇起床头支架30°~50°,再摇起膝下支架,防止身体下滑。床尾置一软枕,以免患者足底触及床栏。放平卧位时,先摇平膝下支架,再摇平床头支架。(4)端坐位:1)适用范围:①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阵发性呼吸困难的患者,被迫采取端坐位。②支气管哮喘发作时,患者极度呼吸困难,被迫采取端坐呼吸。2)实施:患者坐起,摇起床头支架或床头置于靠背架将床头抬高70°~80°。床上放一跨床小桌,桌上放软枕,患者身体前倾,可扶在桌上休息。不用跨床小桌时,需要摇起膝下支架,背部靠床休息。
(5)俯卧位:1)适用范围:①配合胰、胆管造影检查时。②俯卧位能使腹腔容积增大,可以缓解胃肠胀气引起的腹痛。③脊椎手术后,腰、背、臀部检查或有伤口,不能平卧或侧卧的患者。2)实施:患者俯卧,头偏向一侧,两臂弯曲置于头的两侧,两腿伸直,胸部、髋部,踝部各放一软枕。(6)头低脚高位:1)适用范围:①肺部分泌物引流,有利于痰液咳出;②产妇胎膜早破时,可以减轻腹压,降低羊水冲力,防止脐带脱垂;③十二指肠引流,有利于胆汁排出;④跟骨、胫骨结节、骨盆骨折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2)实施:患者仰卧,枕头横立于床头,防止头部碰伤;床尾用支托物垫高15~30cm。此种体位容易引起不适,不可长时间使用。颅内压增高患者禁用。(7)头高脚低位:※1)适用范围:①颅脑手术后;②预防脑水肿,减轻颅内压;③颈椎骨折患者进行颅骨牵引时,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2)实施:患者仰卧,床头用支托物垫高15~30cm或根据病情而定,另用枕头横立于床尾。(8)膝胸卧位:1)适用范围;①促进产后子宫复原;②用于矫正子宫后倾或胎位不正;③肛门、直肠及乙状结肠的检查和治疗。2)实施:患者跪卧,两大腿与床面垂直,两小腿平放在床上并稍分开,胸部贴床面,腹部悬空,臀部抬起,头偏向一侧,两臂屈肘,置于头的两侧。(9)截石位:1)适用范围:①产妇分娩时;②会阴与肛门部位检查、治疗或手术等。2)实施:患者仰卧在检查台上,两腿分开分别放于支腿架上,臀部齐检查床边缘,两手置于身体两侧或胸部。注意遮挡患者,天冷注意保暖。
各种卧位的适用范围:
※※※※
1.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1)昏迷伴呕吐病人,以防止误吸。
(2)椎管内麻醉、腰椎穿刺术后去枕平卧6~8小时,以防止低颅压性头痛。
2.中凹卧位休克。
3.屈膝仰卧位导尿等。
4.侧卧位灌肠、肛门检査、胃镜检査、肠镜检査等。
5.半坐卧位
(1)呼吸困难,使膈肌下移,有利于心肺活动。
(2)面、颈手术后,可减少局部出血。
(3)胸、腹、盆腔手术后,可减轻腹部切口缝合处的张力,利于伤口愈合。
(4)胸、腹、盆腔炎症,可使炎性渗出液流向盆腔,以促使感染局限化,防止感染向上蔓延引起膈下脓肿。
6.端坐位各种疾病极度呼吸困难时。
7.俯卧位腰、背、臀部术后。
8.头低足高位妊娠时胎膜早破防止脐带脱垂,妇产科又描述为左侧卧位、臀部抬髙;跟骨及胫骨结节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9.头高足低位又常描述为抬高头部,以减轻颅内压,预防脑水肿;颈椎骨折病人进行颅骨牵引时,以利用人体重力作为反牵引力。
10.膝胸位法洛四联症、矫正胎位不正。要点:大腿与床面垂直。
11.截石位分娩等。
拓展:
备用床
用来准备接收新病人
节力原则:一侧完毕再另侧,靠近床边,上身直立,两脚分开,使用肘部力量。
床旁桌距床约20cm,床旁椅距床尾约15cm。
套被套可用“S”形法或卷筒法。枕头开口背门
暂空床
供暂时离床的病人使用
橡胶单铺在床中部时,上端距床头45~50cm
麻醉床
供麻醉手术后的病人使用
中单位置:胸部手术铺在床头,腹部手术铺在床中部,下肢手术铺在床尾。将盖被纵向呈扇形三折于床的一侧,开口向门;将枕头横立于床头、床旁桌、床旁椅放在盖被折叠的同侧
四、卧位的变换
(一)协助患者移向床头目的:
协助滑向床尾而自己不能移动的患者移向床头,恢复正确而舒适的卧位。
(二)协助患者翻身侧卧目的:
1、检查、治疗、护理的需要。如背部皮肤护理、便于更换床单或整理床单位。
2、预防并发症,如压疮、坠积性肺炎等。
3、协助不能起床的患者更变换卧位,使患者舒适。
辅导-
赞赏
长按吡美莫司软膏药物哪里有卖北京治白癜风医院哪家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ragonlily-oem.com/rxazl/109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