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蛋白胶和自制负压瓶在乳腺癌手术中的应用
医院普外科刘海舟
乳腺癌根治术后常发生皮下积液、淋巴漏、皮瓣坏死等并发症,导致切口延期愈合。为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切口愈合,-年我们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52例病人中,应用纤维蛋白胶喷洒创面和自制负压瓶引流的方法,取得显著效果。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
1、一般资料
本组例病人均为女性,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并排除糖尿病、高血压及血液系统疾病。根椐乳腺癌TNM分期:治疗组Ⅰ期9例,Ⅱ期43例,年龄32~71岁,平均49.6岁;对照组Ⅰ期10例,Ⅱ期41例,年龄33~69岁,平均48.9岁。两组病人平均身高、年龄、性别、体重及病程在统计学上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2、方法
两组均行保留胸大、胸小肌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均以电刀游离皮瓣,术中均结扎或电凝闭合较大淋巴导管,彻底止血后用蒸馏水冲洗创面并吸净。治疗组再用干纱布拭干创面,用10mL纤维蛋白胶均匀地喷洒创面,腋窝可适当多喷洒些,腋窝置一根引流管并接自制负压瓶进行持续有效引流,胸壁用松软敷料填充后适当加压包扎或不加压包扎;对照组不喷洒纤维蛋白胶,腋窝置一根引流管接传统的一次性负压球,胸壁加压包扎。
自制负压瓶的制备及使用方法:将使用过的mL生理盐水输液瓶高压消毒后带入手术室,术毕取出输液瓶,用带尖嘴的玻璃瓶连接管插入橡皮塞,另一端连接橡皮管并再与腋窝引流管连接。取50mL注射器和带软管大号针头,针头插入橡皮塞进入瓶中,另一端通过软管连接注射器,抽出瓶内空气,直至高负压状态,使皮瓣与胸壁充分紧贴。
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病人术后72h引流量、皮下积液率、皮瓣坏死率、延迟拔管率、切口一期愈合率和住院时间。拔管指征为24h引流量10mL,拔管时间超过5d定为延迟拔管。
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
两组病人术后情况见表1。治疗组术后72h引流量、皮下积液率、延迟拔管率、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皮瓣坏死率低于对照组(P0.05),切口一期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0.05)。
讨论
皮下积液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少量积液可自行吸收,较多积液需反复细针穿刺抽吸或置管引流、加压包扎,不利于病人术后早期恢复。积液产生的原因主要有:①乳腺癌根治手术创面大,早期可引起较多渗血、渗液;②乳腺淋巴管丰富,尤其是腋窝处,手术难免会引起损伤,造成淋巴漏;③脂肪组织液化坏死,尤其是较肥胖的病人;④皮瓣游离不均匀、胸壁加压包扎不恰当,致使局部形成空腔;⑤负压吸引不充分,不足以使皮瓣与胸壁紧密相贴;⑥引流不通畅;⑦感染也可引起皮下积液,但临床少见。根据我们观察,皮下积液多发生于切口内侧和下端,淋巴漏、脂肪组织液化坏死多发生于淋巴组织较为丰富的腋窝及锁骨下,因此对这些部位尤需注意。目前临床上乳腺癌根治术后常规持续负压引流,腋窝及胸壁加压包扎,以减少积液、积血。但大量临床实践表明这些措施并未显著降低皮下积液、积血发生率及皮瓣坏死率,也不能提高切口愈合率。其原因在于创面依然存在组织液和淋巴液渗出及微小血管渗漏,加之胸壁过度加压包扎又影响皮瓣血供。我们采用术中纤维蛋白胶喷洒创面后,约5~10s后即在创面形成一层半透明的乳白色薄膜,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创面的组织液和淋巴液渗出及微小血管渗漏,从而明显降低了术后引流量。同时术毕引流管接自制负压瓶而非传统的一次性负压球进行持续有效引流。理论上一次性负压引流球的负压为2.67kPa,而引流瓶的负压最高可达83.33kPa。其负压测量方法:16号针头连接10cm长的引流管插入密闭的引流瓶内,引流管另一端连接上海医用吸引器厂生产的膜式电动吸引器,并进行负压吸引,随着瓶内负压的增加,吸引器上的医用真空表指针随之转动,此时可直接读取表上的瞬间负压值,当指针固定不动时,即为瓶内负压的最高值。有文献报道,腋窝区负压达14.5~16.3kPa时,皮瓣贴向创面,引流效果最好。当负压达14.7kPa时引流管渐由圆变扁,负压达16.0kPa时管子将呈带状。我们采用直径6mm、管壁厚度1mm的引流管,引流负压达27.34~28.56kPa时,引流管才由圆变扁,皮瓣才贴向创面。而负压引流瓶即使吸入了mL的引流液仍保持足够的负压,充足的负压使皮瓣紧贴胸壁消除了皮瓣与胸壁间的死腔,这是减少术后皮瓣下积液的关键。Woodworth等[3]回顾分析了例手术治疗的乳腺癌病人,皮瓣下积液总的发生率为15.5%,而根冶术后一期乳房重建者皮瓣下积液的发生率(2.5%)最低,关键在于乳房重建后消除了皮瓣与胸壁间可能存在的死腔。由于引流瓶充分的负压足以消除死腔,故胸壁也可不必加压包扎,避免影响皮瓣血供。因此,纤维蛋白胶和自制负压瓶的联合应用既降低了皮下积液产生的机会,又避免了皮瓣过度受压,防止影响皮瓣血供,降低了皮瓣坏死率,有利于切口愈合。本研究资料显示,治疗组病人术后72h引流量、皮下积液率、皮瓣坏死率、延迟拔管率、切口一期愈合率和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纤维蛋白胶是由纤维蛋白原、凝血酶、XIII因子、钙离子等组成,由A、B两种溶液组成,其中A溶液为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B溶液为凝血酶原和CaCl2。两组成分混合后模拟凝血过程的最后阶段:凝血酶使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单体,在凝血因子的作用下形成纤维蛋白多聚体。将纤维蛋白胶中的两种溶液混合喷涂在创面上,5~10s即可形成胶冻状的半透明薄膜,能模仿机体生理性凝血过程,具有封闭组织缺损、止血、促进伤口愈合和生物黏合的功能,可强化创伤的自然愈合过程,对创面组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本身并不影响皮瓣血供,亦有报告可减少皮瓣坏死率。实践证明,纤维蛋白胶和自制负压瓶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联合应用能有效减少术后引流量,降低皮下积液发生率,防止皮瓣坏死,提早拔管时间,促进切口愈合,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病人术后早期恢复和后续的综合治疗。
文献出处:
《外科理论与实践》
8年第13卷第2期-页
敬请北京最有实力的白癜风医院夏季白癜风发病原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ragonlily-oem.com/rxaby/6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