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医学梦想照进现实2015年乳腺

12月27日,年的最后一个周日,北京城又悄然迎来了一场瑞雪,也迎来了乳腺癌治疗领域的年度盛会——年乳腺癌诊疗进展年度回顾会议。

本次会议突出了“精准医学”这一主题,来自国内乳腺癌领域的多位知名家从早期或晚期乳腺癌治疗、放化疗或手术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和转化医学等多个角度对年乳腺癌诊疗进展进行了全面回顾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可谓是一场年度“饕餮盛宴”。

于金明院士:精准医学时代乳腺癌放疗新进展

于金明院士作会议报告

作为本次大会的开场报告嘉宾,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院长于金明教授重点回顾了年乳腺癌放疗领域的新进展。

一项年的最新研究结果显示,尽管中美两国癌症患者的5年生存率差别较大(31%对68%),但仅就乳腺癌治疗而言,其疗效非常接近。于院士认为,对于乳腺癌治疗,“临床期别最关键,治疗手段很重要”,“治疗方案选择的核心是使复杂的治疗简单化,放疗选择的标准是有效、低毒和经济”。

报告从保乳术后或乳房切除术后放疗、新辅助化疗后放疗等方面,对年报道的MA.20和NSABPB-18/27等最新临床研究结果进行了介绍和点评。最后,于院士表示:乳腺癌放疗模式已由循证医学发展到个体医学,并正在走向精准医学;精准医学包含基因蛋白表观代谢组学集成、临床和影像信息集成和大数据信息集成三个方面;实现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需要大量临床队列和生物样本库,结合组学研究、分子影像和大数据分析,最终制定出个性化治疗方案,其最终目的是增加疗效、减轻损伤和降低费用。

刘荫华教授:乳腺癌外科治疗与精准医学

刘荫华教授作会议报告

医院乳腺疾病中心主任刘荫华教授首先分享了一份来自该院的临床数据,对66例首诊Ⅳ期患者中位随访20个月,结果显示,患者中位生存期为56个月,5年生存率可达40%,因此对这类患者的治疗应抱有信心、“不言放弃”。

刘教授认为,外科治疗同样需要精准医学理念。对于辅助治疗,首先要考虑分子分型,其次才是复发风险。此外,基因检测具有临床价值:循环肿瘤DNA(ctDNA)检测技术已经成熟,具有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其灵敏度更高,能够反映乳腺癌分子水平的肿瘤负荷,同时可以监测乳腺癌治疗疗效。

宋尔卫教授:乳腺癌转化医学研究进展

宋尔卫教授作会议报告

来自中医院乳腺肿瘤中心的宋尔卫教授带来了其团队的转化医学研究进展——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与乳腺癌转移密切相关。肿瘤相关巨噬细胞通过分泌细胞因子CCL18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上皮-间质转化(EMT);并能够将幼稚T淋巴细胞募集到肿瘤微环境,促进其向调节性T(Treg)细胞分化;同时,CCL18的分泌还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迁移,进而促进乳腺癌血管生成。

宋教授认为,CCL18可能在三阴性乳腺癌进展过程中的作用更大,开发针对其受体PITPNM3的单克隆抗体药物将是未来研究的方向。

胡夕春教授:乳腺癌化疗与精准医学

胡夕春教授作会议报告

来自医院肿瘤内科的胡夕春教授结合年圣安东尼奥乳腺癌会议(SABCS)报道的研究结果,就不同分型乳腺癌的化疗方案进行了报告。

对于管腔(luminal)型乳腺癌,研究表明,化疗+内分泌治疗优于单纯内分泌治疗。仅就化疗来讲,luminalA型患者获益不多,而对于luminalB型患者则一定要给予化疗。

对于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乳腺癌,化疗和抗HER2靶向治疗同等重要,二者联合是辅助治疗和新辅助治疗的标准,此外,胡教授还对这部分患者是否可以弃用蒽环类药物进行了探讨。今年的SABCS上,免疫治疗的地位突显,有研究表明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s)含量较高的HER2阳性患者获益较好,而TILs是否可以成为预后预测指标尚有待研究。

对于三阴性乳腺癌,胡教授提到了SABCS上受到广泛







































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摢瀹跺ソ
娌荤櫧鐧滈鍛煎拰娴╃壒鍝鍖婚櫌濂?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ragonlily-oem.com/rxazl/887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公司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