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小伙伴留言说想具体看看研究的文章,也有小伙伴们说想学习一些基因知识,于是小编想啊想,决定通过文献学习基因知识。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三月份刚出笼的还热腾腾的文章FrquncyofGrmlinMutationsin25CancrSuscptibilityGnsinaSquntialSrisofPatintsWithBrastCancr。(GrmlinMutations:在生殖细胞谱系中可以遗传的变异,可以传递给下一代滴,不同于体细胞突变)
开始喽
话说初看这篇文章的摘要,根本没办法看出到底有什么意义和创新性,不就研究了BRCA1/2(乳腺癌1号和2号基因)在人群中的突变频率嘛,哦,错了,还有一些其他24个易感基因,but,but,再看他发表的杂志《JOURNALOFCLINICALONCOLOGY》,影响因子18,直逼20啊,还是静下心来慢慢学习学习。摘要如图所示
本文主要对个乳腺癌女性进行25个基因的检测,发现在患有乳腺癌或者卵巢癌的女性中,10.7%的人具有遗传突变。可以作为BRCA1/2的预测因素(如年龄、种族、乳腺癌亚型),但是不可以做为其他易感基因的预测因素。因此,需要有另外的队列对非BRCA1/2的基因突变风险进行研究。
研究背景
BRAC1(brastcancr1乳腺癌一号基因)和BRAC2这两个基因是对筛查乳腺癌一个标准惯例,不过它成为网红的一大原因还是安吉丽娜·朱莉的故事,让我们再重温一下。
在这里提到风险估计是针对朱莉个人而言,事实上对于BRCA1/2携带者而言,乳腺癌的风险率是在一个区间“36%-90%”;卵巢癌的风险也是一个区间。当我们知道患病风险后就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比如核磁共振进行检查,手术(如双乳切除术、卵巢切除术)等等。
对了,这里向大家科普一下BRCA1/2突变检测,对这两个基因不是检测一两个突变,而是对基因全部检测。目前数据库中BRCA1的突变就有多个,不全部检测对于风险的评估是不好做的,我们进入网址
继续背景介绍
除了这两个基因以外,本文还检测了其他基因,如CDH1(钙粘素1),这个是对遗传性弥漫性胃癌的检测标准基因。
最近几年,“新一代测序技术”(nxt-gnrationsquncing,又叫二代测序,以下称之为NGS)可以同时对这些高外显率基因的突变进行检测(外显率,pntranc,指基因突变导致疾病的一个概率,是通过检测携带致病基因的人群比例计算而得),目前已有很多商业化的用于肿瘤评价的panl。
在这里作者提到一个问题,比如某一基因PALB2(partnrandlocalizrofBRCA2),之前认为对于乳腺癌是中等风险基因,然而研究证明却是高风险,还是仅次于BRCA1/2的第三种关键基因。而NGS则为研究这些潜在易感基因提供了可能。
在非裔美国人、TNBC(三阴性乳腺癌)中对于中等外显率乳腺癌相关基因都有相关报道,但是并没有专门针对诊断年龄、乳腺癌亚型和家族史进行分类研究(注意:这是一个亮点)。
对于BRCA1/2,已有检测指南,标准包括诊断年龄、TNBC、德系犹太人血统、家族史、卵巢癌和其他一些相关癌症,但是那些中等外显率易感基因还没有标准(注意:这是另一个亮点)。
那么,本文就研究25个易感基因在人群中的一个突变频率,并分年龄、不同家族史、不同亚型、不同种族、不同诊断年龄进行统计分析。部分截图
研究方法
研究对象:I-III期的乳腺癌女性,从年4月到年6月在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就诊。
检测方法:Illumina公司的HiSq平台,所有的临床变异位点都是采用NGS检测的,一些区域因为不满足预先调整的设置,同时还进行了Sangr测序验证。
对于外显子缺失、重复的,采用了NGSdosag,芯片杂交,多重连接依赖式探针扩增(MLPA)等方法结合起来进行检测。
变异的分类标准:参考AmricanCollgofMdicalGnticsandGnomicsr杈惧姏澹崱娉婁笁閱囪蒋鑶忚兘涓嶈兘娌诲ソ鍒濆彂鐨勭櫧鐧滈涓鐧界櫆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dragonlily-oem.com/rxajs/8476.html